秦安:女娲文化的发源地

秦安:女娲文化的发源地

王三北  魏梓秋


陇城镇是女娲的故乡

《水经注》云:略阳川水又西北流入瓦亭水。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石宕水注之,水出北山,山上有女娲祠。庖牺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1576493766482072433.jpg

“瓦亭水”本发源于大陇山,而当其流入古成纪县则名“葫芦河”。这里所说的北山,有的学者认为即今陇城的北山,但此女娲祠早已毁坏。1986年天水市北道区放马堆秦墓中出土的木板地图中,其中绘制葫芦河的2号图标有一亭形物,有学者考证认为与《水经注》中所载女娲祠位置一致。如果考证确实,则说明陇城镇女娲祠远在秦代就己存在。明代秦安籍的胡缵宗在其所著《秦安志》中也说:

凉州故古今以陇为关焉,其山当陇城之北有女娲庙,庙建于汉以前。娲皇,成纪人也,故陇得而祀焉。今庙存而祀废矣。

1576492358709044121.jpg

《甘肃新通志》载:女娲庙在州北四十里秦安县,在县北龙泉山,建于汉代以前。国朝乾隆初,龙泉山崩,庙移陇城镇东门内。水逼城,庙又移东山坪。同治初,回乱庙殿,重建于镇城南门内。

1576488776141061238.jpeg

另据陇城西番寺中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勘刻的碑文载:

陇城镇,历代相传为‘娲皇故里’。娲皇姓风,生镇之南,有风台、风茔,其东南又有风谷,盖皆以姓名地焉。

风谷

风台

风茔

为了纪念女娲的出生,西汉以后,曾在镇内5次重建女娲祠。

1576494969521046422.jpg

陇城镇有关女娲的遗迹

传说和民俗

大地湾西侧不远处有一条纵贯秦安南北的葫芦河(古称陇水),此河发源于宁夏西吉县月亮山,经静宁县入秦安,流经安伏川、阳兀川、秦安县城,南流入渭河。葫芦河的名称来源也与伏羲和女娲有关,葫芦河流经的地域纪念伏羲和女娲的遗迹非常多。

1576494782810009916.jpg

1576494800204054747.jpg

汉代以前,陇城镇北山上就有女娲庙和塑像,下街的古牌坊上有“娲皇故里”四个大字,下有石碑、壁画,可惜毁于十年动乱。1989年由当地民众集资在陇城镇原女娲庙遗址新建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女娲庙,1996年邀请甘肃雕塑家何鄂在庙内塑成女娲像。女娲庙所在的大院内,焚香烧纸的、磕头还愿的人们络绎不绝,除正月十五外,平时每月的初一、十五,虔信女娲的人们也要来庙里进香。

1576494816072039419.jpg

1576494833128024525.jpg

虽然《水经注》所称“石宕水”北山上女娲祠早已毁坏,但这里的白蛇碥至今还存在。“白蛇碥”即“玉钟峡”或“玉龙峡”,“白蛇碥”是其俗名。“白蛇碥”上留有伏羲女娲图腾形象遗迹,它是一宽约2米,长约丈余的平整的青色块石,一条由白石天然形成,形状酷似一条爬行的白蛇与一条褐色的石蛇交缠着,两蛇成婉蜒腾高之势,镶嵌在大青石上,这与汉画像砖中出土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的情态绝妙巧合,“玉”与“白”同色,“龙”与“蛇”同物,白蛇就是女娲的化身。

1576487968245062083.jpg

陇城镇还有一眼泉水,水质纯净,清爽甘甜,常流不败,供全镇使用,当地人称其为“龙泉”,并建“龙泉井”,此井神秘之处在于一年四季无论天气阴雨或干旱,其水位一直保持不变,从不枯竭,传说当年女娲就是汲此泉水抟土造人,讨伐共工时也用的此泉,当地居民都认为这眼泉水有强身健体的神奇功效,女娲娘娘至今还在造福当地百姓。

1576494209637076917.jpg

秦安县陇城镇凤尾村被评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

1576488382768050825.jpg

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中伏羲和女娲均为风姓,陇城镇有用“风”命名的风沟、风台、风茔等地名,镇内有娲皇、风尾、龙泉等古老的村名。

1576489008830061997.png

传说女娲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在风沟的半崖上,有一个很深的女娲洞,洞道一缩一放呈葫芦状,闻一多先生在其著作《伏羲考》中考证:“伏羲”、“女娲”本是“匏瓠”,“匏瓠”就是“葫芦”,伏羲和女娲正是一对葫芦精。而且“古代的笙是葫芦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孙繁衍最妙的象征,故取以相比拟”。二是相传在远古的那场大洪水中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乘一只葫芦才得以幸存,两人遂结为夫妻繁衍后代。民间传说女娲即在此洞中诞生,或说曾在此洞中生活,也有说在此洞中修行过。

1576488417732065914.jpeg

洪水中伏羲和女娲乘坐葫芦逃生

风沟

如今每年的正月十五,陇城还有盛大的女娲庙会,届时附近各乡镇、各县城及天水市的人们都要赶来为女娲“过会”,狭窄的街道往往被挤的水泄不通,各村组织的“马秧歌”“抬高阁”以及为“女娲爷”请来的戏(秦腔)等娱神娱人的节目,令男女老少一睹为快。

1576488339345005359.jpg

女娲一直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在大量出土的墓葬和壁画中都绘有伏羲和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死而不僵,僵而不死,是永恒生命的象征。陇城镇百姓中至今有蛇是祖先化身,是家神的说法,一直有爱蛇、护蛇的传统。

1576488245468057835.jpg

伏羲文化与女娲文化的呼应

古史记载伏羲和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大量出土的考古资料中均有伏羲和女娲的交尾像,象征着伏羲和女娲共同创造生灵、繁衍人类的意义。我国现存伏羲庙中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首推与陇城镇邻近的天水伏羲庙。秦安还有与伏羲相关的姓氏和地名,如安伏乡、魏店乡都有较多“伏”姓,还有伏家湾、伏家峡,伏家河等地名都佐证了女娲与秦安陇城的关系。古代许多史学家把秦安誉为“羲皇故里”和“娲皇故里”,现代学者则把秦安称之为“两皇故里”,都是有古老文化根基的。古往今来,秦安人民不断为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修祠建庙,一直保持着纪念中华民族“两皇”始祖的传统。

 1576488193184033655.jpeg


作者简介:王三北,1985年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古代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和隋唐史的研究。曾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开设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旅游学院首任院长、甘肃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甘肃省西北史研究会副会长,现任甘肃省国家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首席专家、中国文物协会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肃省政府文史馆研究员、甘肃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年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第一届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作者简介:魏梓秋,女,1980年生,江苏省沛县人。201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聘任为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2013年聘任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发表评论 已有 0 评论

×